Sunday, July 16, 2017

不安...不滿......

最近喜歡上了 Shostakovich 的 D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

買了一些新幾內亞生豆,不是新的體驗,但上一次大概是十多年前了。對這款豆子的印象是,酸度不錯、甜度很好、果香不差,似乎該有的都有,但口感比較薄、香氣不持久,大概也是因此價格一直都不算太高。


Sonia Wieder-Atherton 及 Laurent Cabasso 的演出,四個樂章的奏鳴曲在空間裡流動著。帶著些浪漫的第一樂章,我對樂理和各種不同風格音樂的瞭解極有限,既然大家都說這是民謠風,也就估且信之吧。一段民謠的結尾,接上了這些時間我很喜歡的第二及第三樂章。


這批新幾內亞價格還是相當便宜,用安全的方式烘了第一批,相當不錯!很甜、甜到有點膩,果香頗有水準,酸味也很順口,入口瞬間甚至可能給人一種不會輸給日曬藝妓太多的錯覺。

某種程度上,我非常羨慕那些清楚自己要走向哪個方向的人,因為我作不到這件事,總是懷疑著自己的能力,徘徊在作與不作、下定決心與調頭逃避之間;對方向的不確定與執行過程的不安總是持續存在,在到了一個段落之後,假裝笑著接受不配得到的稱讚,不確定講這些話的人是否與我一樣無奈。

一秒還是一秒半?這個驚豔的滿足感開始消退,整體厚度不足、有種加了水般的口感,回甘雖不差,但香氣消失的速度有點快。還不錯啦,以這價錢來說,值回票價了。

這張 CD 在這一個多月以來幾乎是持續佔著我的 CD player,雖然有不少時間不在家,但仍是夠長的了。近來工作及生活上可忙的事不少,音樂往往當成背景的時候多、實際有感觸的時候少,這曲子算是這段時間少見的有感了。

一杯第六次烘焙的新幾內亞,試著讓它更好的過程似乎總不免帶來更多不滿意,但只要能找到這麼一個好的曲線,過程也就不算浪費;只是,真的能找得到嗎?一個沒有答案的過程,要怎樣判斷結果呢?或者,過程本身就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