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07

曲終

這個四月底,似乎帶著比以往更多的結束......

Rostropovich
一個古典樂迷都應熟悉的名子
隕落,也同時為一個時代畫下句點
美好的身影,似乎還未找到合適的繼承
Schubert, Arpeggione Sonata
四根弦的演出
為巔峰的技巧及詮釋留下紀錄

人散
各奔東西
這幾個朋友又失去了共同的地方
幸運的是,大多數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願這能開啟另一段時間,另一個空間

一口飲盡杯裡剩餘的 Cappuccino
吞下咖啡牛奶的甜味後
黃曼的香氣仍在喉頭停留
曲終
接下來的,應是一段更美的旋律吧?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昨天再試了一次你的和原豆的曼特寜, 變數太多, 或許說不得準, 以下是心得:

原豆可能曼特寜的等級不屬黃金級, 香味少了許多, 苦味的平衡也差了點, 不過可看出來他是走苦與醇一派的。他的Italian Roast 算是超值, 苦的幾近極限之時就嘎然而止, 算很有質感,

你的曼特寜則走"寧願酸也要強調果味"那派, 現在連我老婆都喝得出來, 也覺得酸味並非一杯咖啡的原罪。她還是不習慣black coffee, 可是對那果味和奶香的 blending變得較能欣賞。也對外頭的咖啡幾乎不能接受了。

Francis said...

嗯,如果是曼特寧,那就比較沒有標準了,畢竟是不同品種的豆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黃曼跟曼特寧其實是不同的品種,並不是"高等級的曼特寧",當然啦,也可能是我弄錯了

一般 Italian Roast 應該都是重烘焙的了,應該烘得比我的更深一些吧? 曼特寧是苦底的豆子,加上 body 比較厚,通常都烘焙得很深;烘焙深到一個程度之後,在豆子裡製造出來的炭量會有點高,苦味會更明顯些,有人喜歡那種感覺(義大利南部的烘焙大體上就是如此),但是代價就是果香跟甜度的消失,香氣的持久度也會稍差一些,在喉嚨裡的感覺可以持續一陣子,但是容易讓人覺得口渴想喝水(有點像吃了烤肉的那種感覺);這一派烘得好也是很不錯的,只是走向跟我就不太一樣了,我比較喜歡甜味,呵,天天上班,賺這一點點錢,每年五月還要被搶劫一次,已經夠苦的了,咖啡還是不要常常喝那麼苦的好,哈哈;開開玩笑,看來他們在深焙的苦味上控制得很好吶,厲害......

"寧願酸也要強調果味",嗯,這說法客氣了,應該是"這豆子會酸? 正好,那就來點酸的吧",哈~ 不過那些黃曼還覺得會酸嗎? 那種深度的烘焙對我來說算是"完全不酸"的了,呵;的確,我很喜歡果香,也覺得如果手上的豆子品質夠好,烘得太深很可惜(烘得越深,豆子本身的特色越不明顯,沖煮上也越容易),當然啦,這就跟喜歡哪個音樂家對曲子的詮釋一樣,只有喜好,沒什麼對錯了,只要不焦不燥,極深焙的咖啡也有很棒的味道

Matarri Mocca 呢? 還喜歡嗎? 這大概是我最喜歡的 Mocca 品種了,只是...外觀上真是醜斃了,挑掉了一些壞豆死豆,還是大小不一,缺乏任何咖啡豆應有的,外觀上的優點......

Anonymous said...

對你來說算是"完全不酸"的黃曼, 雖說與Kenya完全不能比, 但其中有淡淡的果酸。當然, 很多人連那珍貴的元素都要用更深的烘焙把他除掉, 太可惜了。

Matarri Mocca 的苦味和甜味比黃曼更適合牛奶, 我不是外貌協會的, 只要它給我應有的水準, 不會對它的長相有所苛責的。

不焦不燥, 這可是知易行難啊。說到這個, 我的三腳貓沖功還是讓咖啡加上些許的焦躁。

Francis said...

說是說不是外貌協會,好喝就好,可是每次烘完,看到那些連顏色都烘不成一樣的豆子,就覺得有點不爽,又貴......

啊? 有焦燥味啊? 嗯...試試調整一下水溫,如果水溫在 89 度或更低(我一般都是用89~86度的水來沖的)仍有焦燥味,那應該是我沒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