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5, 2013

楚培樂坊 “炭火下的咖啡獨白” 咖啡講座後記

去年開始,友人楚培陸續辦了一系列人文講座,主題涵蓋了音樂、音響、建築、設計等各式題材,很有心的試圖組織出一個延續性的設區人文活動。活動邀請各主題下的專業講師主講,有趣且有料。很榮幸的,在去年底也安排了一場給我,主題是我的一個小興趣,咖啡。活動時間在今年的 3 月 16 日。有前面幾場成功的例子,雖感壓力但也讓人勉力而為。

相較於其他主講人,我實在沒有什麼可說嘴的料,與其說這是場講座,我更傾向稱它作分享,分享我愉快的小嗜好。進行方式在於一個想法,人,特別是我自己,總是太習慣於接受而惰於思考。從學校課程到戶外活動,在這資訊過多的環境下,我越來越少思考及感受,即便是音樂及飲食這樣個人的事物,也常求助於網路。別人告訴我什麼好聽、好吃,彷彿我的感官不存在。因此,從接到這半開玩笑的邀請時,我便打定主意,不以 “教學” 的方式進行這講座。我 “分享” 這嗜好,並試著引發參與者的想法,希望在結束時大家都能有所得,內在發出的收獲。

正如同我在很多方面的狀況,想法很容易,執行起來充滿困難。一個懶得思考的人竟想引發別人思考,顯然是個笑話。但它很有趣,所以,就讓我來鬧個笑話吧!

這次分享的主角是 Kenya Nyeri AA Top 。要引發想法,塑造差異是一個種容易的途徑。這差異既要能讓新手容易分辨,又不能過於極端而造成反感。幸好是咖啡有足夠的元素能作出這變化。豆種間存在差異大概是常識了,也因此,若能用同一個品種的咖啡豆玩出花樣,似乎能收奇效。就拿烘焙作這次的變因吧!深、中、淺是必需,養豆可作額外變化, 4 次出於同一袋豆子的不同咖啡!這袋 Kenya 甜度不錯、該有的厚度不缺、果香的層次感不差,酸度仍在但沒有大多 Kenya 的刺激性,比較 “圓潤” 的酸味,自己喝來稍嫌不過癮,但用在這次分享應該相當合適。

咖啡分享是件有些麻煩的事,有豆子要烘、器材要帶、咖啡要沖。參與的人少了未免冷清,多了怕我無法顧及大家拿到咖啡的時間及品質。最終還是得有些取捨, 10 人為限的小型活動,幸而也有這麼多人冒險捧場。

現場沖咖啡一定會有空檔,既是在音響店辦活動,不利用這些大好器材未免可惜,空檔就讓音樂串場吧。輕鬆的放些背景音樂固然自在,我卻想玩些花樣。咖啡有差異,若音樂能起引導效果不是更有趣嗎?如此音樂勢必從我熟悉的曲目挑選,且我尚需有對應得上 4 種咖啡的 4 個版本。加斯巴之夜的水精靈於是入選,就讓她擔任咖啡的導覽吧。有人發現這關聯是驚喜,沒有也是可以想見的正常情況。

分享的流程分為幾個段落:
1. 個人簡介;
2. 喝一杯咖啡時可能會嘗到的元素;
3. 聽音樂、喝咖啡、以及想法的交流。
第 3 段再包含 4 個循環, 4 段不同演奏家演出的加斯巴之夜,以及 4 種不同的 Kenya Neyri AA Top :
Tharaud + 中深焙
Pogorelich + 中焙
Francois + 中淺焙
Ader + 養豆 2 個月的中深焙

一如預期,沒人注意到音樂。中淺焙意外的受歡迎,中焙次之,養豆 2 個月的居末。參與者從有興趣接觸咖啡,到喝了數年也自己沖煮的人都有;回應的感想也五花八門,從 “酸 、 “不甜” 的單詞到前中後味,甚至用獨奏及樂團來作比喻都有,很有趣。同豆種的設計也起了一些效果,雖不足以讓人驚訝。

最終我不確定是不是達到 “讓人產生想法” 的目標,但過程中,沖咖啡的時間有點 “乾” ,音樂未能起到引導,或至少填補空檔,的效果;我的說明似乎放了太多個人想法;咖啡的差異及過程的流暢度都有改善空間。好玩,但嚴格說來不算成功,或許是最初的目標太難了吧。雖是如此,但我還是很高興能這樣玩上一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