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在朱學恒的 blog 上看過一篇關於 paladin/ranger/freelancer 的文章, 大概很多人都是作著 ranger 夢的 freelancer 吧, 雖然應該沒人有資格評論別人究竟是何者, 但我想恐怕每顆年輕的心裡, 都住著一個 ranger
愚人節台北一日遊, 沒有隨身相機, iPhone 實在能力有限, 拍出來的東西讓人覺得...唉...phone......
所以, 沒有照片!
第一站是 Mingus 推薦的 coffee sweet, 很不顯眼的店面, 很有特色的咖啡; 盯著手機上的地圖在附近繞了幾圈, 才發現可能是咖啡店的地方, 幸而沒讓人失望, 一開門, 鼻子就告訴我, 就算不是我要找的那間店, 這一間也決不會錯; 非常淺焙的咖啡, 曾經有陣子我也烘過一些這樣的豆子, 很好玩, 但從沒正經的把它視為咖啡, 因為實際上它喝起來更像是水果茶, 我猜應該是一爆不到一半就下豆吧, 自己來烘的話我會說這豆子還沒熟透; 日曬耶加, 因為料到是這方向, 就順勢點了種果香見長的豆子, 淺焙加上很淡的沖煮, body 跟喉韻相對無法期待, 但是有非常非常漂亮的果香, 微酸加上滿嘴的水果氣味, 讓這間一進門就能聞到愉悅香氣的小店成為很特別的存在; 對於酸味接受度高的人來說, espresso 是種在喉韻上有所補強的選擇
古典樂, 除了音樂本身之外, 常常讓人懷有其它附加價值的期待: 氣質, 水準, 上流, 花費...等等, 或許有關或許無關, 在這之外也衍生出一些流派, 從認真聽音樂與輕鬆放音樂的爭論, 到何人的演出稱得上"正統", 說穿了, 正統常常也不過就是一種流行罷了; 音樂, 或許有結構複雜與簡單的不同, 呈現方式激進與保守的差異, 但我不認為有什麼高下之分, 指得出魯賓斯坦演奏的波蘭舞曲漏了幾個音看起來很厲害, 可是講不出歌手姓名的人也同樣能從收音機裡得到音樂的感動
享受完特別的咖啡, 跑了兩間就在不遠處的唱片行; 果然, 限制存在的目的就是讓人打破, 計畫總趕不上變化, 為自己定下了每個月買唱片的花費, 但真正在那之內的實在很少; 看著一些一般唱片行中不常見到的品牌, 挑了些有興趣的曲目, 這種動作帶著"賭一把"的刺激感, 雖然心裡期待著大獲全勝, 不過其實明白機會不高
反光體, 我會把這張專輯定義成是以小提琴為主唱的流行樂, 十段曲子, 主唱的演出方式與日常工作內容迥然不同, 柔軟的轉折加上明顯的揉弦音, 在慢版的曲子中唱出極飽和的情感; 常有新認識的朋友問我聽些什麼, 總是回答, 古典樂佔大部份, 一點 Metal, 一點 Jazz; 反光體, 這張 CD 與我常聽的類形差異頗大; 片子在轉盤裡轉了一整個白天, 竟無厭膩之感, 曲目編排應是下了不少功夫, 不太記得上次達到這能力的流行樂專輯是哪張了; 從我的觀點看來, 這是種需要勇氣才能推出的作品, 廣大的流行樂聽眾或許會受到這用心設計的封面吸引, 但跳脫主流音樂的內容不見得會讓人想將它拿到櫃台(嗯, 跟封面沒有俊男美女也有關聯吧), 而對喜愛古典樂的小眾來說, 邁可森之類的唱片可能連拿起來看看的想法都沒有, 加上小圈圈裡追逐大師們的主流, 總是限制了很多人在選購時的目標; 幾個小時下來, 很浪漫, 很流暢, 沒什麼壓力的舒適感, 這張綜合了多種元素的專輯讓人覺得多變而豐盛(還有些土味, 有趣), 雖然感覺上少了點...說不上來...某種把它串起來, 讓它更顯完整的東西, 但應該是很不錯的一步了
晚上, 一場音樂餐會; 對自認為聆樂缺乏深度及廣度, 文字操控能力欠奉, 個性又懶得很的人來說, 這邀請讓我真的有些驚訝, 跟朋友聊起時還打趣說這該不會是當天的玩笑吧, 嗯, 不是玩笑, 大家都很認真, 讓我有些慚愧; 由李欣芸音樂工作室製作發行, 侯勇光主奏, 一張跨界的音樂 CD;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以此為主題不免聯想到有些宣傳意味, 幸而主辦的人很有誠意, 整個過程進行得輕鬆愉快, 讓人不覺得有商業氣息; 嗯, 其他認真的 blogger 沒話說, 若真找我作宣傳, 恐怕以此處的人氣也沒什麼效果可言; 談笑席間, 酒足飯飽, 愉快賞樂, 很高興能認識這些平時沒什麼機會接觸的朋友
不知曲名, 我也懶得看曲名, 音樂若能讓人有所體會, 縱使體會人人不同, 曲名亦屬多餘, 反之, 無法讓人有感應的聲響, 再華麗的說明, 何用? 曲名最大的價值, 大概是提供了分享時能使用的標籤吧; 煽情的慢版, 午後的陽光穿過窗簾, 一杯近來少見的焙度, 或許是受了當天的影響, 試著回憶幾年前, 時間過去, 人也不同了, 終究是產生了改變, 往前看, 這應該是不錯的改變吧, 呼吸之間都滿是果香的 Geisha
傾聽音樂, 咖啡貓, 很感謝這樣的推薦, 雖然我一直有些懷疑這推薦的依據; 同事笑說, "有音樂有咖啡有貓, 很像你啊", 好吧, 只怕像不像不能只看這幾樣; 總之, 跟在場的人比起來老覺得自己是個異類, 差了好幾級的異類, 想必會寫出些我吐不出來的象牙吧
演唱者好酒, 倒了杯 brandy, 坐在客廳的躺椅上, 傳來的是兩天下來已稱得上熟悉的旋律, 舉杯, 敬心裡的 ranger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4 comments:
終於等到這一篇遊記。
「講不出歌手姓名的人也同樣能從收音機裡得到音樂的感動」
再同意不過。
人可能不是,但音樂是公平的。有些高人辨識音樂或許厲害,感動的力量並不會因此多給這些人們。
話說...那杯"近來少見的焙度"現在在路上了, 明天會到你那, Panama Geisha, 上次你說還是喜歡果酸味多些的, 所以就烘了一點, 久沒烘那樣的焙度, 溫度曲線跟幾年前烘的淺焙也有了調整, 沒自己試一杯還真不敢寄出去; 應該還 ok 吧, 收到以後先沖杯試試吧~
那天去韻順, 買了張 Globe 的 W.F. Bach, clavicord, 錄音跟法國美女那張相比真是慘不忍睹, 好可怕...不過幸好, 買了張 CPO 的 Haydn piano trio, 這張 :
http://boneless.ws/pictures/Haydn%20Complete%20Piano%20Trios%20Vol%20I_t.jpg
非常好!
迫不期待今晚先沖一小杯來試,Geisha 非常讚!果香豐富滿溢在口中,我還是較偏好這種味覺。
也不會完全沒有body,跟以前的經驗比起來。
我想,這次沒特別去量,溫度過高,後韻還是有輕微的焦味。下次得注意一下。
不過,預感是加上牛奶可能會「浪費」掉這樣味道,creamy 感覺也會稍減。
唉,可惜沒espresso maker,要不就可以擁有兩種優點了。
嗯, 喜歡就好! 烘焙方式跟之前習慣的淺焙作法有些不同, 焦味可能是這樣造成的......body 感覺比較薄嗎?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