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1, 2014

號角分音電容筆記

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喜歡聽音樂多過玩音響的人, 一來是音樂這種 "精神面" 比較重的喜好會讓我覺得自己有點提升的虛榮感, 二來是玩音響實在太花錢, 不想再走那條老路, 三來嘛, 音樂的確好聽, 當然, 是在合適的撥放器材與環境下; 不過有這樣的希望, 很明顯的指出了一件事: 玩音響對我來說同樣有樂趣


開始對音響產生興趣已是很多年前, 當時DIY要不是還不太流行, 就是我接觸的面不夠廣, 總之, 我的音響是從品牌產品踏出第一步; 這樣的起步如同所有事情一樣, 有好有壞, 好的是總是有得選, 大概永遠不會不知道下一步可往哪走, 壞的是品牌總有商業行為, 隨著行銷宣傳, 音響再不是單純撥放音樂的工具, 在這最基本的功能之外, 它也同時代表了很多東西, 如同先前與朋友開機械錶的玩笑一樣, 當一樣東西的實用價值下降時, 它的價格就上升了; 這對一些玩家來講可能不成問題, 甚至還能帶來些好處, 但對收入有限的人, 如同我, 來說, 這就是一個相當大的缺點了; 中間的過程不是這次我想記錄的重點, 總之, 品牌音響我用過一點點, 這領域也算廣, 在只有一點點也稱不上熟悉的經驗之後, 我跳出了那圈子, 開始使用一些土砲器材, 該說很幸運的, 那年我認識了黃國琳; 中間也略過吧, 現狀是, 我除了 CD 轉盤仍是品牌產品, 線材是另一個幸運認識的朋友, 楚培, 所製作, 與號角的壓縮驅動器之外, 大概...可以說所有主動元件都跟 Colin 有關; 到這就可以帶出號角了

我在十多年前首次聽到號角這玩意兒, 初見除了覺得外觀很酷之外, 聽不出什麼了不起, 這當然是我資質有限了, 但沒想到在一段時間後, 接觸了 JBL/Altec/TAD 這些老到沒人生產的單體, 才突然感受到它的魅力, 種下了這個一直以來不斷追求, 付出許多精力, 卻又捨不得甩開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東西; 長話短說, 號角是我現今系統的要角, 它的聲音美好, 在擅長的頻段如同全音域單體般順暢, 對細節的刻畫如同耳機一般清析, 能量感更是少有對手, 同時也有著不好伺候的特性, 在中高音極美好的同時, 超高的效率卻也讓人很難為它搭配合適的低音; 生產這些驅動器的廠商當然解決了這問題, 他們生產的分音器到現今都是玩家們追逐的逸品, 只可惜我是個冥頑不靈的傢伙, 這些搭配良好的分音器不是我的菜, 總覺得它們作了太多的衰減, 可惜了這些作得太好的驅動器; 為了在我的系統中讓號角能發出最完整的聲音, 我給了它們一台獨立的擴大機, 而對它們的保護就只依賴最簡單的一階分音, 串上一顆電容濾掉低音, 就這樣, 我知道一階分音還有很多學問, 但說白了, 更複雜的設計我也作不出來

一顆電容, 講來容易, 從容值到材質, 對我來說卻也不那麼簡單; 理論上容值能算得出來, 但實際上用起來總跟理論有點差距, 對此雖是早有準備, 仍是摸索許久, 系統中稍有變動, 這個值可能就需要調整, 到現在也只能說是相對穩定; 這幾年下來, 我用的號角分音電容有 22uf, 20uf, 及 15uf, 分頻點有差我知道, 其實對我來說, 讓號角發出的聲音越完整, 結果就越合我意, 但分頻點一路提高就是怕影響了單體壽命, 我知道以我給它的功率, 這或許真的沒什麼差別, 但...就當是買個心安吧

材質的選擇就更是五花八門了, 為了要有更好的速度, 一開始就以無極性的PP電容為目標, 先買了幾個便宜貨回來試試容值跟接法, 初時對於並聯的作法頗有想像, 幾經嘗試卻總得失望, 即便高檔昂貴如 MCap Silver Oil, 一經並聯仍是發不出我要的聲音; 同容值並聯是如此, 那容值足夠的大電容並上一顆小電容呢? 似乎也不少人推薦這作法, 有人說是 Speed Up, 有人說可以補上大電容不足的頻段, 有人說這可以為等級低點的大電容帶來高級小電容的好音色, 看來都挺正面, 也就試試吧, 結果呢, 我感覺不出 speed up 跟補足頻段什麼的, 只覺得柔化, 如同照相時的柔焦一樣, 細微處的呈現變得不那麼清楚, 某些東西或許這樣看來很美, 卻不真實, 音色的確有調整, 但對我來說這抵不上柔焦造成的缺陷, 或許在系統當中的別處使用能收效果吧; 以下是我試過並聯的電容(一開始試容值及接法的無牌貨就不提了)


* UCC MKP2000, 原本是我打算使用的產品, 單邊三顆同容值並聯來得到我要的分頻點, 可惜事與願違, 我不曉得它若能作到足夠的容值會是怎樣, 但並聯的結果顯然不合我意

* MCap Silver Oil, 借來的東西, 也是試並聯接法用, 兩顆同容值並聯, 貴得很, 在沒辦法預測結果的情況下實在買不下手, 幸好借到了這麼一對; 一樣, 其實單顆聽是不錯的, 高音很華麗的聲音, 初聽是很棒, 不知道聽久了會不會覺得吵或膩, 我沒用那麼久; 一並聯就不是我的菜, 一定有人喜歡這種聲音, 若是音樂類型合適, 說不定這非常好聽, 但不適合我; 以價錢來說, 我也慶幸這不適合我

那可好, 所有需要並聯的選項就暫且汰除吧, 這倒是方便, 一下把大部份貴得不像話的高檔電容通通踢出了門(大多容值不高), 省時省力也省錢; 記錄我用過的單顆電容及心得如下


* MCap Supreme MKP, 既然要為號角分音, 等級太低怎麼行? 因此在對容值有了個選擇之後, 就買了這顆 Mundorf 做的電容中, 符合容值的最高級款, 再更上去的都沒辦法一顆電容就有這容值了; 聲音嘛...怎麼說呢, 好聽, 很好聽, 只是有種幅度較並聯小, 但仍可聽出的柔焦感, 同時吃掉了一些微動態, 有發燒友說這叫作 "沒有毛邊", 我沒辦法體會什麼是毛邊, 只知道這讓我感覺少了點什麼, 聲音的力量感減弱了一點, 搔不到癢處; 所以, 雖然它的確好聽, 但在這一點上有些太細緻, 多作了那麼一點處理, 不合我胃口; 用了幾個月, 最終還是得承認這錢買到的是好東西, 但不是我要的東西

* UCC Fast Power, 這個台灣品牌中, 稍高檔的 MKP2000 沒有我要的容值, 買了這個看名稱就知道是作電源用的東西, 原本是拿來試接法的材料, 卻意外的好聽, 一對 Supreme MKP 收進防潮箱之後, 它們陪伴了我不短的時間; 有..."毛邊", 聲音聽起來比較硬, 相較之下, 可以說 Supreme MKP 聽來浪漫一點, UCC 則是有點硬邦邦的感覺, run 開之後好一點, 但比較起來還是差不多的情況; 說實在, 硬歸硬, 撇開價格跟品牌情結的話, 我覺得它很好聽, 若有 15uf 的款式, 我會很樂意試試


* MCap MKP 400V DC, UCC 在我這竟然可以贏過 MCap Supreme MKP, 讓我不禁覺得, 是不是我的耳朵喜歡便宜貨, 就這樣, 我買了另兩種 MCap 便宜些的電容, 這是其一; 很平衡的聲音, 至少對我用在號角的頻段而言; 很平衡, 但是全頻段壓縮, 沒有哪一點特別差, 而是整個頻段通通差一點, 連帶動態也差一點, 耐聽, 但也說不上很好, 可以一直聽下去, 但沒辦法阻止我想要更好的念頭

* MCap EVO Aluminium Oil, 買的原因同上, 加上看了看國外用家的評價似乎不錯, 反正這 MCap 新出的系列也不是太貴, 就跟基本款一起買了一對; 這是一顆對高音某些頻段有增強效果的電容, 好啦, 理論上它是對其它頻段衰減比較多而不是增強某頻段, 但聽感是增強嘛; 初聽很華麗, 聽久了有點吵, 衝著它比較貴一點, 還是用上了一段時間, 可惜幾週過去還是沒什麼太大的改善, 感覺還不如便宜的 MCap MKP

* Rike Audio S-Cap Paper in Oil Aluminium Foil, 以符合的單顆容值來說, 這大概是我買得下手的電容中最貴的一對了; 國內找不到用家說法, 國外用家評價很好, 忍了一陣子, 最終仍是買了, 畢竟它離真正貴的電容還很遠, 還負擔得起; 很好聽, 大概是我試到現在, 跟沒有接電容最接近的聲音與動態, 完全就是我要的樣子, 對我來說沒什麼好挑剃的一對電容; 要補充的是, 在我買下而且高高興興的用上一陣子之後, 看到一個國外的用家說, 這家不同批量生產的同款電容竟然有完全不同的聲音, 讓他不知如何給評價而把原先很正面的評論移除了, 我就只買了兩顆, 不曉得是運氣很好所以很好聽, 還是運氣不好, 它們可以更好聽, 我沒那閒錢也沒那精力可以同品牌同款式同容值的電容買上一大堆來比較, 所以對我來說這恐怕不會有答案, 反正現在聽得很高興, 在出現能贏過它的對手之前, 我也不在意那個答案

我的系統:
- Isem eGo1 CD 轉盤
- Colin 417A 電源分離 DAC, 280 全波整流
- 被動前級
- Colin 電源分離低音專用電晶體擴大機, 內含主動分音線路
- Colin 6c45pi 單級放大擴大機, 80 全波整流
- 4 顆 SP-20 Mark II 低音版單體加上ㄇ字形鐵帳板 x 2
- TAD 4001, 黃銅喉部, 圓木號角 x 2
- 全套楚培線材, 部份標準型號部份客製產品
我的空間:
- 大約 16 坪, 長方形空間
音樂:
- 古典, 含古樂及現代樂, 器樂為主聲樂很少, 約 85%
- 重金屬搖滾樂, Black 與 Melodic Death 為主, 約 8%
- Jazz, 含 Blue, 約 5%
- 其它 2%
所有測試都是在這樣的搭配下, 用我的耳朵作出來的評價; 這篇除了對我自己來說是留個記錄之外, 有人不小心查到了, 當然也可以當作一點點參考, 畢竟有些電容的中文評論少得可憐, 但要知道, 所有的評價都以我個人喜好為主, 無所謂客觀可言, 所以若您的感覺不同, 那定然是您的喜好與我不同, 或者您的器材與感官較我的敏銳所致; 最後, 我知道鋁箔電容似乎是不如銅箔電容耐聽, 與銀箔相比可能更不如, 至少看到的評價都是這樣, 我也知道有個牌子叫 Duelund, 提供對我來說容值合適的更高檔產品, 雖不是買不起, 但我還不打算在嘗試電容上作出這樣的花費

Sunday, November 2, 2014

藍色狂想曲, 塔拉珠, 久違的單車行程

很久沒買的塔拉珠, 在記憶中, 它可以有不錯的味道

最近各方面的狀況不斷, 不論平日或假日都常有安排, 去年的大採購到現在還聽不到1/5, 算是進度大落後了, 幸而落後歸落後, 過程中的收獲仍是令人高興

幾個月來的週末都有些安排, 單車的行程幾乎可說是完全停了下來, 各方面的壓力就靠著一週兩到三次的夜間慢跑來舒發了, 時間許可時能跑上18公里, 否則就只能靠12或6公里來保持運動的習慣; 以6公里為單位, 主因是東海大學的校園內, 最長的路線大概就是一圈6公里, 校區內行駛的車輛不多, 樹木及綠地不少, 包含了上下起伏的地形, 加上不算短的單圈長度, 跑起來舒服又不無聊, 要找到更好的替代路線還真是不太容易, 因此就這樣, 彷彿在職進修般的下了班便往學校去

過去烘焙的習慣與現在的條件已有點差異, 重新試著烘出自己喜歡的味道, 這過程挺有趣, 嘗試著不同烘焙方式, 隨之產生各式不同的味道, 每次嘗試總讓我有些期待

蓋希文(Gershwin)的藍色狂想曲是我挺喜歡的曲目, 雖常歸類在古典樂曲中, 但說它是爵士樂也沒什麼不對, 在煩忙的一天之後, 不論是搭配上咖啡因或一點點酒精都不錯, 很能讓人心情放鬆愉快的音樂; 沒有特別挑選的隨手抓取, 在這大幅落後的進度內, 我已經聽了三個版本的藍色狂想曲了, 現在看來, 這批大採購真是太划算了

幾個月的慢跑之後, 好不容易找到一天可以帶著快要發霉的單車出門, 既然許久沒騎, 也就挑了條熟悉的路線暖暖身; 單車用到的肌肉與慢跑果然不同, 一百四十多公里下來, 有些部位痠痛感挺明顯, 也帶著一種"終於活動到這些地方"的愉悅, 呵, 這感覺應該稱得上是自虐了吧?


過程挺有趣, 目前為止的結果讓人有些挫折, 試了多次, 玩了幾種不同的作法, 卻只能得到"它好像就只有這樣了"的結果, 很平衡, 該有的一樣不缺, 不該有的也沒出現, 說不上不好, 但也沒讓人覺得很好, 有種過於均衡的無聊感, 少了讓人感到驚豔的特色